目录
刊首快语
疫情中新闻人的信念、坚守与担当蒋剑翔;1专题:慢直播
慢直播在新闻视频领域的实践与创新孟秀玲;4-6
“新闻+慢直播”的融合与创新实践——以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慢直播为例邵婉霞;6-7
疫情之下,慢直播何以成为“爆款”——以央视频火神山、雷神山慢直播为例张文娟;8-9
疫情防控背景下慢直播的生产与传播邱立楠;10-11
网络直播:个体的社会重嵌与反思庞晨;陈孟南;12-13理论视野
新中国70年人民性新闻思想的演进与价值吕君怡;王嘉;14-16
非虚构新闻叙事视角和修辞探析岳文文;17-18观察与批评
移动互联时代儿童媒介生态危机及伦理反思要欣委;丁云亮;19-20
景观社会视域下的电商直播陈瑶;21-22
智媒时代AI合成主播的局限与前景张标;徐春娟;23-24
人工智能视域下对传统主持人的反思刘梦莹;胡芃原;24-25调查与研究
社会化媒体群体极化的形成与纾解张洋;26-27
失范参与式新闻的传播路径及启示李华;28-29
后真相时代网络意识形态话语分析马陈静;29-30
“一带一路”背景下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梁玉杰;31-32
“赛托邦”与“赛维坦”:人工智能的媒介呈现——以人民日报与纽约时报的报道为例郭珂静;张悦晨;33-34
政策变迁的媒介呈现——以广东省计划生育报道为例朱琳;35-36
新媒体时代我国公益广告的传播态势张莹;37-38
社交媒体时代科学谣言的传播机制——基于2016-2018年“十大科学谣言”的分析赵瑞旭;39-40新闻实践
5G时代融媒体建设路径的思考李敏;苏士梅;41-43
地市级党报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策略徐献忠;43-44
传统纸媒转型的反思与探讨于汶平;45
基于用户思维的政务新媒体发展审视户松芳;46-47
县级融媒探索与实践的项城模式探析马龙飞;48-49
县级融媒体中心“四全”媒体建设探析——以湖南省为例段峰峰;肖沛雯;50-51
长尾理论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研究徐洋;52-53
我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力的制约因素与提升杨姣;53-54专题:大众报人业务研究
锻造“四力”,做强地方新闻报道张海峰;55-56
“老记者”也要新闻“三弄”杨润勤;57-58
融合架构下齐鲁晚报在养老领域的探索周爱宝;58-59
记者如何保障新闻的真实性王艳丽;60
网络信息传播应坚守真实性原则张传芬;61采编技法
5G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韩金轲;62-63
学者型编辑的专业困境及成长策略李佳;64-65
如何在比较中发现新闻王筠;65-66
疫情期间校园新媒体如何作为——以山东理工大学校园新媒体为例崔文斐;67-68
企业媒体如何做好宣传工作李山;68-69广电视听
新媒体时代城市广电转型样本探析——以苏州广电为例马莉英;70-71
媒体融合视角下气象科普视频的创作方法王少雄;梁家年;72-73
找回受众: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转型之路叶冲;73-74
借鉴电影讲故事技巧做好主题报道陈琛;75-76
电视新闻与短视频融合发展探析纪楠;沈晓雨;77-78
基于互动仪式链视角透视学习直播热李嘉颖;79-80
后受众时代有声读物的发展趋势——以喜马拉雅FM为例初晓慧;81-83
5G时代技术赋能在电视发展中的呈现毕文佳;82-83传媒个案
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彰显责任与担当——以中国纪检监察报战“疫”报道为例王珍;84-85
融媒思维的副刊应用——以海南日报《海南周刊》为例岳嵬;86-87
智媒体时代云平台的建设发展——以河北“冀云”平台为例李琳;贺天润;王景阳;88-89
党建电视节目的媒介仪式建构——以《榜样》为例孙翔;90-91专题:短视频与文化传播
移动短视频传播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反思邓笠懿;92-93
5W视角下短视频中的文化危机现象分析张红;94-95
短视频传播传统文化的特点张牧;95-96资讯
2019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值约66.6亿元93传媒与艺术
时尚品牌的视觉传播策略雷甜;97-98
虚构的真实:视觉景观下的Vlog呈现高珅;99-100
“大广赛”“学院奖”等级奖作品创意规律张琪;101-102书评
微博舆情传播规律的生态视角探析——评《大数据视域下微博舆情研判与疏导机制研究》师静;张凌然;102-103经营方略
注意力经济时代网红营销模式的发展耿倪帅;解学芳;104-105
媒体智库化转型的困境与问题郑雨茜;安琪;于园园;106-107
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与运营机制创新——以山东省的实践为例王燕鸣;107-108传媒史话
《湘江评论》与青年毛泽东的报刊编辑思想熊沁;109-110
传播学视域下的民国《艺林》杂志刘晓宁;111-112
《青年记者》杂志公众号改版暨征稿启事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