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刊首快语
年轻记者如何练成新闻特种兵丁浩宇;1专题:新媒体素养的培育与养成
新传播格局中互联网个体用户的新媒介素养——注意义务与传播谦抑性王颖;4-5
青年朋友圈叙事折射的媒介素养和价值取向——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事件的观察李宏宇;杨明;钱文霞;6-7
“一人族”在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表露杨婧言;8-9
老年人社交媒体使用动机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晓立;10-11理论视野
网络社交虚拟人格的符号建构与情感维系占琦;12-13
名人文化研究视域下的网络微名人概念王书斌;14-15
新时代新媒体工作的内涵定位与创新发展宋健;刘宗义;16-18观察与批评
网络传播的社会性困境及反思赵建超;18-19
公共传播中自媒体传播的伦理困境杜明曦;侯迎忠;20-21
“换脸视频”引发的传播伦理风险与应对孙晓红;周舒扬;22-23
网络无主短视频的传播规制路径思考孙阳阳;高敬华;24-25
拥抱情感:新闻真实与公信力的再反思张子铎;26-27资讯
《2019,内容科技(ConTech)元年》发布27
疫情之下的数据表达89调查与研究
即时通信工具对工作-生活平衡的影响及对策王兴;28-29
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媒体融合传播苏士梅;李敏;30-31
国际盛会背景下国家形象的对外传播万立良;31-32
文化认同视域下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陈柯;33-34
中美新闻漫画选题方法的比较——以中国新闻奖和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获奖漫画为例王珊珊;35-36新闻实践
“中央厨房”模式下内容传播力的冷思考李晓柱;37-38
5G时代主流媒体如何推进再融合王旭;39-40
县级融媒体在乡村振兴传播中的问题与对策张玮;李旭;王玺;40-41
宁波主流媒体融合现状与路径探索徐晓莹;42-43
校园微博舆情危机的应对之道王晓冬;44-45采编技法
智媒时代如何打造主流媒体的“微力”李为涵;46-47
文娱新闻涉外报道误区及对策——以齐鲁晚报文娱新闻报道为例倪自放;48-49
如何把“硬”道理说软说活赵辉;50-51
逆思维“冲”出金切口——从一篇镇域小稿的“涅槃”说起张建锋;51-52
传统媒体如何打破突发事件报道困局兰海;张钰;魏东;53
儿童期刊可视化设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潘同心;54-55广电视听
电视问政主持人角色定位与主持策略思考张晓伟;55-56
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王长敏;57-58
地方广电媒体的创新型深融模式思考刘博;59-60
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声音景观——以2018年上合峰会青岛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路金辉;61-62
从媒介社会学视角看Vlog在中国的发展蔡伟;63-64
新媒体环境下影视编导的创新思维李润辰;65传媒个案
用真情与读者共鸣——《中国市场监管报》的融媒战“疫”探索王照重;66-67
融媒时代,精品力作的生产与传播之道——以《江苏经济报》“晓立专访”栏目为例马彧;68-69
传统省级党报如何用好短视频——以“海南日报镜工坊”为例张杰;70-71
融媒时代地方党报客户端融合发展之路——以吉林日报“彩练新闻”客户端为例隋二龙;72-73
《主播说联播》的传播特征及发展分析秦雅丽;曹新伟;74-75
从传播仪式观解析文化类节目创新——以《故事里的中国》为例李佳;75-76
新媒体纪录片的传播策略——以《水果传》第二季为例谭晓云;77-78
贾樟柯电影中的时代象征意义米高峰;李昂;段洁;79-80
抖音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运用谈沪豫;80-81经营方略
媒体智库建设的重要性、短板及进路朱喜基;82-83
从传立中国看媒介代理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李青;84-85
华语视听节目与文化产业的交互式发展王小康;86-87
数字出版与IP剧融合在东南亚的传播刘健;冯红骄;姚露露;88-89专栏 :媒介科学工坊
融媒时代政务微博的传播互动——以@济南中院为例袁晓川;刘昱;90-92
西方自由媒体从业者:自由还是限制张赛;92-94
一个事件,多重框架——“达里尔·莫雷事件”的中美主流媒体报道比较陶炜;95-96传媒教育
高校新闻实践教学三要素探究——基于美国密苏里模式实践教学的经验赵亿;97-98
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与驱动方式黄国春;覃文娟;99-100
微信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讨高娜;赵贺;101-102
全媒体时代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孔令强;102-103传媒史话
美国女记者葛兰恒眼中的山东解放区于岸青;孙又新;104-106
五四时期学生报刊“发刊词”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王晓晶;107-108
《新华日报》五四运动的纪念话语研究(1938—1947)武孟影;109-110
近代新闻期刊与记者职业伦理建构——以《记者周报》为中心的考察李汉桥;111-1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