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刊首快语
让中国文化遗产的故事走向世界王恺昊;1专题:文化传播
新文艺群体与传统文化“走出去”的路径探索武琦;4-5
“一带一路”传统节庆文化周边传播研究钟棉棉;6-7
面向东北亚讲好“中国故事”的创新模式探索——以吉林日报对外传播深度融合为例张春英;7-8
广西文化对外传播软实力提升策略蒋海军;9-10
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型路径研究刘桂华;11-13
国家成就类纪录片的四个创作策略袁馨;13-14
原创文化类现场节目“明星消费”的价值重构王永;15-16
数字时代中华老字号品牌传播的创新陆瀚;17-18理论视野
李普曼和杜威的传播思想再认识——基于网络议政的视角马燕;19-20
私纪录片的发展与后现代性特征贾飞扬;21-22
私人-共享:智能时代公共阅读的实践崔英超;23-24
互动仪式链视角下“饭圈文化”研究蒋真真;24-25观察与批评
新闻职业伦理共识的困境董雅如;26-27
网络正能量传播的困境与路径陶凤;何海翔;28-29
智媒时代假新闻泛滥原因剖析及规制尹珊珊;30-31调查与研究
假新闻治理的域外经验赵准;32-33
H5新闻下的隔空赋权和身份想象李剑桥;33-34
新媒体报道正能量传播研究刘洪亮;35-36
微信平台疫情谣言传播的成因、特点和治理王冰;李磊;37-38
舆情中心成为县级融媒新机遇——以邳州银杏融媒集团为例郭正正;39-40
智能传播环境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和价值观认同黄鸿业;41-42
沉浸式传播中的身体感知姚洁;43-44
城市形象传播中的隐性传播策略——以城市民谣为例杨秀国;郭晓敏;45-46新闻实践
主流媒体用好“中央厨房”的关键问题白文君;47-48
融媒体产品新闻编辑室的转型与创新肖玉清;48-49
数据可视化呈现对受众新闻理解的影响陈淑娟;冯婷婷;杨茜;50-51
从发展传播学视角看清远乡村新闻官实践邓潇丽;52-53
传统媒体内容聚合平台的优势与不足孟秀玲;穆静;53-54
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与探索——陕西省合阳县融媒体中心调查石俊荣;石秦一;55-56采编技法
聚力“三招”做好重大主题报道——以海南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为例丁静;57-58
扶贫新闻中的经济账如何算刘利永;徐占品;59-60
“融评”:媒体融合时代新闻评论发展新形态陈婷婷;61-62
着力“时度效”,波次传播叫得响——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的融合传播实践为例宋金淦;62-63
党建宣传报道的创新路径与思考庞淇月;64-65
企业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危机处理对策张永利;65-66广电视听
“四全”框架下电视重大主题报道创新路径李鲤;67-68
媒体融合背景下农村广播节目的创新实践盖颐帆;69-70
不断增强“四力”,淬炼对台传播本领——以厦门卫视为例邵琦;70-71
破坏性创新视域下直播对电视业的影响吕夏汀;彭仕亨;72-73
从“新闻联播”公众号看电视新闻的创新江新霁;刘炜;74
情感调解类节目的突出问题及规制思考郭蔚;75-76
电视文化类节目中的娱乐元素解析王瑞;77-78
粉丝文化视域下网络综艺节目的特征——以《偶像练习生》《创造101》为例申林;高静;78-79
人工智能环境下播音员主持人的危机与对策杨颖慧;80-81传媒个案
“长江云”平台的转型问题及对策宋凌宇;82-83
以用户思维打造融媒体产品——以《主播说联播》为例常玲玲;84-85
方明通讯播音风格的语音特征分析——以《在大海中永生——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》为例唐文玉;86-87
《经典咏流传》中的国族叙事与文化认同姜吉林;88-89
“科学松鼠会”食品安全科普的框架分析王若愚;90-91新媒体
微信:打通传统媒体与用户间最后一公里刘冰;92-93
5G时代网络舆论生态的变革与重塑李都;94-95
数字化、智能化:助力互联网下半场探索李明娟;余莎;95-96
社交媒体与新闻社交化传播的特点与发展李鹏宇;97-98
变现与控评:网络社交媒体的传播症候王传领;98-99
Vlog中的隐私消费研究程恰;100-101
智媒体视域下网络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雷森;101-102专题:视频研究
5G时代政务短视频的传播与发展张芮昕;徐建华;103-104
主流媒体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策略徐杰;赵林云;105-107
长视频网站的发展前景及改进建议陈筱萌;107-108
新媒体时代碎片化学习视频的设计分析刘刚;109-110传媒史话
抗战时期《大众日报》的统战宣传王智临;王建国;111-112
影像中的战“疫” 山东省新闻影像作品展(大赛)选登(三)113